以史为鉴!4G牌照发放前看看电信业曾走过的弯路

发布时间:2013-07-22 阅读量:66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杨培芳

【导读】国务院明确年内发放4G牌照,让整个通信业内都神经亢奋了,但从牌照发放,到真正能用、好用,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待解。以史为鉴,从小灵通,到3G,曾经的“新技术、高起点,一步到位”大跨越言犹在耳,所以先别急着兴奋。在4G牌照发放以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电信业曾走过的“中国特色”弯路,希望4G不要重蹈覆辙。


以史为鉴!4G牌照发放前看看电信业曾走过的弯路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通信业界都神经亢奋。原因很简单,政策的最后一只靴子已经落下,虽然还没有最后触及地面,但也只是短暂的时间问题: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要求要推动今年年内发放4G牌照。

次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明确表示,将根据企业申请情况和所具备的条件,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加快推动中国4G产业化发展。

这个时间表让很多的利益关联方都放下了心中大石。比如,中移动就可以放心把TD-LTE建网的速度再提一提,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公司也可以摩拳擦掌算一算,明年可以拿多少订单,让不那么好看的财务报表多点亮色。

但,现在还远未到庆祝的时候。让我们先来细细回顾一下中国电信技术发展政策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怪胎”小灵通被淹没的那些中国特色路。

 

一、小灵通被淹没的浮沉往事
以史为鉴!4G牌照发放前看看电信业曾走过的弯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模拟移动电话刚刚进入中国,高昂的终端价格(2-3万元人民币)和服务费用(双向收费每分钟各0.5元)让人们把它当做有钱人借以炫耀的奢侈品,直到1994年,中国手机数量只有300万。

1994年,一家日本通信技术公司首次来华介绍他们的PHS(个人手持通信系统)技术,被称作穷人的大哥大。记得我当场提问价格和投资效益,回答说价格是大哥大的三分之一,投资效益主要看市场规模。1995年日本多家通信公司再次来到北京介绍PHS,建议中国不要急于发展蜂窝移动通信,而是采用PHS作为中间过渡。

1996年中国邮电部在锦州召开了“全国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研讨会”,会上梳理出国际刚刚出现的30多种新技术、新业务。其中和PHS相类似的还有英国人开发的CT2技术(公用无绳电话),会议倾向意见是中国不发展这两项技术,主要原因是通信基础设施不适合采用非标准的中间技术和小步快跑战略。选择世界主流技术“一步到位”,比采用中间技术小步快跑有更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更有利于改变我国通信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会后有些城市还有意向扩大CT2试验和发展PHS,但是政策指向明显,尤其不支持大城市发展这两种技术。

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以后,2000年将下属电信总局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大集团公司,采取分业经营、网间结算政策。由于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有些通信制造公司和本地电信企业合作,将PHS改造为市内电话无线用户环路技术,取名“小灵通”,开始在多个城市发展。

2002年,中国电信再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这时候全国迎来了移动通信大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这两家固网公司仍然没有移动通信牌照,小灵通成为他们变相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桥头堡,而且上千万小灵通用户要求增加省内漫游、与移动手机互通短信等更多功能。迫于社会和两大固网运营商的压力,主管部门实际上逐步放松了对小灵通的限制。

 

2008年,随着中国网通集团并入中国联通,联通的CDMA网转售给中国电信,于是三家运营商同时也均获得移动通信经营权。2009年3G牌照发放,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被获准发展三个不同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三大运营商自然失掉继续发展小灵通的积极性。但是此时全国小灵通用户总数已突破9000万,接近1亿的水平,退市又遇到一定阻力,于是电信主管部门专门制定了退市的缓冲政策。

对于小灵通发展政策,我国电信主管部门一直是清楚和清醒的。2005年处于小灵通发展最快得时期,当时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就明确表示:“小灵通发展到最后,国家是受损失的,发展的地方越多,亏损越大。

当然也不是说小灵通技术不能用,作为一种补充技术手段,在小区发展一些低端用户是可以的,现在发展成一个大网,就要单独建很多基站,投入大效益低,就划不来了,把自行车开成奔驰的速度,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2009年,在一次旨在挽救小灵通的研讨会上,来自日本相关通信公司、UT斯达康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公司的多位专家表示对小灵通充满感情,建议主管部门能够网开一面,将它升级为一个新的3G标准。

二、中国电信业曾经走过的弯路

我国小灵通自1997年诞生,到2007年发展到顶峰,全国近一亿用户,作为“穷人的大哥大”是功不可没的。但它又是在中国特殊政策环境中迎运而生的一种适用的中间技术。如果当时固网运营商有移动通信牌照;如果2000年的移动通信改单向收费政策如期实施,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不会在大城市发展小灵通。
 
工业经济规则违背网络经济规律

2008年电信重组,三大运营商都有了移动通信的经营权,3G发展在即。有人认为小灵通是穷人的手机,还应该发展;有人则建议可将它改进升级为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我看这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

那么,小灵通真的有必要继续发展下去吗?

首先,“穷人用低级产品,富人用高级产品”是工业经济的规则。但是,这一规则并不适用于信息通信领域——现实恰恰相反,穷国的网络一般要比富国先进;中国年轻人的手机往往比西方一些小老板的手机还要时髦。

其次,小灵通技术来自PHS,它是公用无绳电话的延伸,怎么改造也难以升入3G、LTE系列,只能是另辟蹊径,但难以进入国际标准,风险很大。

一个最显性的问题是3G时代,2G网络也将逐步退出市场,小灵通不可能再有稳定的市场空间。

一项新技术有没有生命力,至少要看三个因素:一是先进性;二是经济性;三是实用性。信息通信技术属于网络经济,除了以上三性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网络经济规律,也就是能不能够成为主流。

曾走过哪些弯路

1、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只一位国际友人提出,中国不需要高新技术,中国只能采用一种适用的中间技术和梯度发展战略。后来,这个观点影响到中国国家政策。在电信领域也一度形成了“采用适用技术,小步快跑、梯度发展”的建设思想。


我国曾经引进了发达国家更新换代拆下来的继电器式交换设备和模拟地面微波通信传输设备;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部门还制定了数字、模拟长期兼容,长途光缆、电缆长期兼容的技术政策;80年代末,为了充分发挥电报网的效益,惩罚性地限制先进传真机发展。90年代中期,有人建议我国大力发展公共无绳电话(CT2)系统;还有可视图文(Vidieo)系统,还有人预言:“BP机永远不会消亡。

 

其实无独有偶,美国微软公司为了贫穷地区专门生产过百元简易计算机;贝尔实验室也曾为发展中国家研制过专用简易上网终端。都因为违背网络经济规律而流产。

2、我国电信行业及时发现电信业“小步快跑”“梯度等级”发展策略既不能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又有离开主流技术标准的危险,重新制定了“新技术、高起点,一步到位”的跨越发展方针。


 经过30年改革与发展,我国信息通信业在程控电话、光纤通信领域实现了最明显的技术跨越,到2006年通信网络规模世界第一,网络技术装备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在芯片设计技术、通信标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按照传统经济思路,技术越先进,功能越强大,价格也就越贵,叫做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因为功能强大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稀有资源。但是信息通信不是这样,它完全可以做到“高而不贵”。因为它具有一般工业经济没有的技术经济规律。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信息通信消耗的物质资源主要是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它们材料来源都是砂子,而且是用量越来越少,几乎不受稀缺资源的限制。

我曾经多次说过,中国13亿人都拥有私人汽车,道路更拥挤?石油更短缺,但13亿人都通过先进通信网络打电话、高速上网,人更聪明,社会更和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不排除小灵通在个别地区作为固定电话延伸,继续服务一段时间,也向数据业务领域适当延伸,但是很快就会遇到频率问题、产业链问题。整体上应该何去何从,我看还是顺势而退,将用户资源转向3G网络,作为3G网络的低端手机用户群更为现实!

总结:

小灵通的退出,已宣告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通信时代”的终结。

从1997年至今,小灵通在争议中发展至今已超过10年,用户数在2006年达到高峰值逼近1亿。不过好景不长,后来随着2008年电信业再次重组,3G时代的到来,小灵通开始走下坡路。到2009年初,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小灵通于2011年年底前彻底完成退网清频。

尽管直到今年5月份,小灵通仍存留1000万用户。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灵通用户现在只减不增,其退网问题也总算接近了尾声。

细数上述中国电信史上所走过的弯路, 无不与我们一直就没有停止的中国特色“创新”“政策导向”有关,但最终结果都不是很好,希望4G不要重蹈覆辙。

以史为鉴!4G牌照发放前看看电信业曾走过的弯路
相关资讯
红头文件!关于邀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通知

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2024年7月17日至19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7、8、9号馆盛大举办

“固本强基”成效显著,元器件、设备企业积极报名第104届中国电子展

202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3769亿元,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也将提高至24.6%。

六种方法可以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

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也称为杂散电容,是电路中电子元件之间或电路模块之间,由于相互靠近所形成的电容,寄生电容是寄生元件,多半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经常是设计时不希望得到的电容特性。寄生电容常常也会造成杂散振荡。

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关键要素与可靠性测试全解析

正确选择电源模块不仅关乎效率和成本控制,更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美国即将启动对英伟达人工智能领域主导地位的反垄断调查

美国司法部已正式宣布将对全球图形处理与人工智能计算巨头英伟达(Nvidia)展开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