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成功
赞赏金额:
支付金额:5元
支付方式:
赞赏成功!
你的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肯定~?
数据中心不断的扩容,驱动了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网络架构的改变。
如图1所示,目前10GbE交换机仍然在数据中心交换设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40GbE 和 100GbE交换机的比例逐步增长。由于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服务器端口的发展,由10GbE向25GbE 和 40GbE延伸,这个变化驱动了对100GbE交换端口的连接需求。
图1:不同速度服务器端口的出货量所占比例
采用脊叶的网络架构,不仅是为满足带宽需求的增长,同时满足了网络规模不断增长的需求。在脊叶网络架构下,每一个叶交换机连接每一个脊交换机,因此与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大大提高了不同服务器间的通信效率。
图2:传统3层网络架构 VS 脊叶网络架构
尽管需求的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源头,例如支持其基础云服务运营的外部客户 ,或者传统数据中心的内部业务部门,但需求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需要提供快速的服务和响应。大型网络必须能够快速的部署和有效的管理,并很快投入生产。
对结构化布线的影响
在数据中心,传统的结构化布线结构部署是基于预端接MTP主干(从12芯到144芯不等)系统。为支持带宽增长的需求或技术架构的改变,光纤芯数也随之不断增加。在高密度区域为满足连接的需求,一根光缆的芯数可达到864芯,某些情况下甚至高达1728芯。
应用空间
由于数据中心环境的演变,布线结构也必须随之改变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如图3,数据中心机房内部及园区网的连接,被定义为一个数据中心。
图3: MTP®-MTP 主干缆
图6所示,这是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室内部署场景。例如MDA,HDA或EDA之间的连接。
图 6: MTP-MTP 主干室内部署
MTP- 尾纤主干缆
MTP- 尾纤主干缆主要有两种应用场景。第一种应用场景如图7和8,当光缆路由需要通过较小管道时,且管道尺寸较小不允许MTP接头安全通过。第二种应用场景如图9所示,当部署预端接光缆时,不确定光缆部署的具体长度和路径,或有分支需求。
图7: MTP 尾纤主干通过拥堵的路径
图 8: MTP尾纤主干通过拥堵的路径且有熔接需求
图 9: 高芯数MTP 尾纤主干拥堵的路径且有熔接或分支需求
MTP 尾纤主干与 MTP 熔接连接器 (SOC)
端接单根高芯数的MTP 尾纤主干,此种应用场景要求终端在同一个机柜或同一个区域。
图 10: 高芯数MTP 尾纤熔接(SOC)
MTP 尾纤主干熔接多根MTP尾纤
当高芯数光缆需要分配连接到多个区域时,可采用单个高芯数主干尾纤缆熔接多个低芯数主干尾纤的方案。例如,如图11所示,这个应用场景是一个数据中心园区内连接多个不同分配区域。高芯数光缆可提高建筑物内的路径空间利用率。
图11: 高芯数主干尾纤缆熔接多个低芯数主干尾纤
高芯数带状光缆方案
某些应用和部署场景可能需要超高芯数光缆。例如当部署1728芯光缆时,将会面临路由管道的挑战。此时,较适合高芯数带状光缆连接方案。端接方案包括:
·熔接至预分支配线箱
·熔接至EDGE熔纤盒
每种方案基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场景,设计需求和安装需求。评估这些方案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
·部署的速度
·产品质量性能
·带宽迁移的要求
当然,由于数据中心光纤布线的场景和需求多种多样,部署方案也随之多样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