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215亿美元 国内MCU企业谁能抢占先机?

发布时间:2023-06-15 阅读量:67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bebop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MCU市场相对2020年增长高达23%,达到196亿美元。2021年整体MCU出货量为309亿颗,而平均售价(ASP)也因为强劲需求而反弹,增至0.64美元/颗。IC Insights预测,全球MCU市场规模今年预计将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


预计从2021至2026年,全球MCU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7%,到2026年将达到272亿美元。其中32位MCU的增长为9.4%,到2026年将超过200亿美元,而4/8/16位MCU市场只有很小的增长。就MCU应用市场来看,46%的需求来自通用嵌入式应用(比如手机、计算机及外设,工业应用,以及消费电子),40%来自汽车电子,剩余的14%来自智能卡市场。


由于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等市场的快速增长,下游应用产品对MCU的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而中国MCU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将继续领先全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2026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保持8%的速度增长,其中2021年约为365亿元,至2026年将达到513亿元。新能源汽车应用包括汽车驾驶信息系统、油门控制系统、自动泊车、先进巡航控制、防撞系统等ADAS系统,对32位MCU芯片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车载、工控和新兴物联网应用将是中国MCU市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当前全球MCU市场多为欧美、日本和台湾地区企业占据,仅欧企恩智浦、美企Microchip、美企ST、欧企英飞凌就占据超80%的份额,TI、Nuvoton、罗姆、三星、东芝五家企业占据11.4%,而中国大陆企业所占份额6.5%不到。这意味着,留给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替代空间仍然非常大。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国内都有哪些实力强劲的MCU原厂。


先楫半导体


先楫半导体先楫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公司,专注于研发高性能MCU芯片、及嵌入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目前先楫半导体已经量产的两个高性能通用MCU产品系列HPM6700/6400及HPM6300,性能领先国际同类产品,并完成AEC-Q100认证,出货超百万颗。


先楫半导体推出的HPM6700/6400系列高性能MCU不仅拥有816MHz的主频、还有LCD驱动、2D图形加速、JPEG解码、音频输入等多媒体外设,具备17个串口、双千兆以太网等通讯外设,还具备4组电机控制模块,能输出32路PWM输出、接4个编码器,可以完成单芯片驱动4个电机。可以实现LCD显示、音频信号处理、数据转发透传、电机控制等功能,主要是面向物联网、HMI(人机界面)、智能楼宇、智能硬件等市场。

6700.png

HPM6300也是一款高端CPU,其主频达到648MHz,并具有FFA协处理器,能实现FFT/FIR快速计算,还具有3个16位的ADC、10/100M以太网等,是一款非常适合工业自动化、电网等行业的应用的MCU,比如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伺服驱动器、PLC、工业控制器,电网的DTU、断路器等产品。微信图片_20230524142228.png


华大半导体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电路企业而组建的专业子集团。公司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前列。公司产品覆盖控制芯片、功率器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高端模拟电路芯片等。


其主打产品HC32F460系列芯片是基于ARM Cortex-M4 32-bit RISC CPU,工作频率200MHz的高性能MCU。该芯片还集成了高速片上存储器,包括512KB的Flash,192KB的SRAM,并支持宽电压范围(1.8-3.6V),宽温度范围(-40-105℃)和各种低功耗模式,可应用于伺服电机控制器、面板控制器 、编码器等领域。F460.png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存储器、微控制器(MCU)和传感器三大板块,其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物联网终端、个人电脑及周边,以及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多个领域,眼下“存储+控制+传感器”的布局初见成效。


兆易创新作为国内MCU市场的头部企业,近年来,MCU产品在国际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兆易创新设计的MCU是中国32位通用MCU领域的主流产品,以24个系列350余款产品选择,覆盖率处在市场前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4亿颗。


极海半导体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工业级/车规级微控制器、高性能模拟芯片及系统级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型企业。极海团队拥有20年集成电路设计经验和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可为客户提供核心可靠的芯片产品及方案,实现准确感应、安全传输和实时控制,助力客户在智慧家居、高端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慧能源以及通信设施等领域的拓展创新。


其推出的APM32工业级通用MCU基于ARM® Cortex®-M0+/M3/M4/M7内核;工作主频高达500MHz, Flash 16KB~4MB,SRAM 2KB~256KB;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105℃,满足复杂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芯片ESD等级高达8KV,有助于客户提高系统静电防护能力;已通过IEC61508 SIL3功能安全认证和USB-IF认证。

微信图片_20230614094122.jpg

极海32位APM32工业级通用MCU,已成功批量应用于电机控制、HMI、冰箱压缩机、储能BMS、家电触摸板、工业机器人、电动车、智能门锁、机械键盘、血氧仪、无人机等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以及智慧能源等领域。


中颖电子


中颖电子是一家专注于MCU、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中颖电子创立于1994年,从2002年起专注于芯片设计事业,可以提供8位、16位、32位等多个种类的MCU。


中颖电子是国内较具规模的工控MCU厂家,在全球MCU的销售占比约为1%。中颖电子的工控级MCU产品与消费电子的MCU相比,具有可靠度高、认证周期长和产品生命周期长等特性,在家电MCU及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其MCU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小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汽车电子周边、运动器材、医疗保健、四表(水、电、气、暖) 、仪器仪表、安防、电源控制、马达控制、工业控制、变频、数码电机、计算机键盘、鼠标、网络音乐(便携式、车载、床头音响)、无线儿童监控器、无线耳机/喇叭/门铃。


总结:


总的来说,在微控制器领域,国内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仍集中在8位、16位等低端MCU市场,而汽车电子、医疗、智能家电等中高端 MCU市场虽然也有部分国产MCU厂商开始发力,但份额较小,这块市场仍然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后续需要国产MCU企业继续努力。


在全球MCU市场蛋糕逐年增长和国产MCU替代的大背景下,国内MCU企业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你看来,谁最有机会分食这块“蛋糕”?欢迎留言讨论。



申请样片,方案技术资料,请扫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30615172722.jpg

相关资讯
红头文件!关于邀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通知

第十二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将于2024年7月17日至19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7、8、9号馆盛大举办

“固本强基”成效显著,元器件、设备企业积极报名第104届中国电子展

202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3769亿元,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也将提高至24.6%。

六种方法可以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

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也称为杂散电容,是电路中电子元件之间或电路模块之间,由于相互靠近所形成的电容,寄生电容是寄生元件,多半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经常是设计时不希望得到的电容特性。寄生电容常常也会造成杂散振荡。

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关键要素与可靠性测试全解析

正确选择电源模块不仅关乎效率和成本控制,更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美国即将启动对英伟达人工智能领域主导地位的反垄断调查

美国司法部已正式宣布将对全球图形处理与人工智能计算巨头英伟达(Nvidia)展开反垄断调查